今日是:

科学喂养

    1.9个月宝宝的喂养指导
    (1)中、晚餐可以辅食为主为断奶作准备
宝宝一天的食物中仍应包括五谷类、动物类、豆制品类、果蔬类等,营养搭配要适当,不可偏废。
    (2)注意下列食物不宜喂1岁以内的宝宝
    ①酒、咖啡、浓茶、可乐等刺激性比较强的饮料,不宜喂给宝宝,以免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②糯米(江米)制品(如元宵、粽子)、水泡饭、花生米、瓜子、炒豆等不易消化和易误人气管的食品。
    ③太甜、太咸、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如肥肉、巧克力等,以免宝宝消化不良。
    ④少吃冷饮,冷饮含糖高并含食用色素,易降低宝宝食欲,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3)可喂的食品
    ①淀粉质。面条、软饭、面包、通心粉、薯类、热点心、饼、燕麦粥等。
    ②蛋白质。牛奶、脱脂奶粉、乳酪、蛋、肉、鱼、猪肝、豆腐、豆类等。
    ③蔬菜水果。四季蔬菜水果,特别要多吃些红、黄、绿色的。
    ④海藻类。紫菜、海带、裙带菜等。
    ⑤油。黄油、人造乳酪、花生油、芝麻油、菜油、核桃油等。
    如婴儿还不习惯咽硬食,可以比大人吃得软些、烂些,味道稍淡些。
    2.婴儿的混合喂养
    母乳喂养如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那么就混合着奶粉喂养,这种方法叫混合喂养。采用混合喂养,只限于母乳确实供不应求,或者母亲有事无法哺乳时,才进行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有如下的方法:
    (1)比较适用母乳不足而有时间的妈妈
    每次哺乳时,先喂5分钟或10分钟母乳,然后再用人工营养品来补充不足部分。
    根据乳汁的分泌情况,每天用母乳喂3次,其余3次或4次用人工营养品来喂食。
    如果想长期用母乳喂养,最好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每天用母乳喂食,不足部分用人工营养品补充的方法可相对保证母奶长期不断。
    (2)适用于有工作的妈妈
    混合喂养中所使用的奶粉量:每次喂了母奶后,再用奶粉调50~60毫升,如还想吃可再加20~30毫升。如果吃完母奶后,再喝的奶粉量达100毫升以上的,证明母乳严重不足,遇到这种情况,不如改用人工喂养更好些。
    1.婴幼儿补钙的误区
    (1)别听信夸大的承诺
    正因为钙对人体的重大作用,有些商家利用人们对补钙的渴望,在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往往夸大其作用,给消费者以误导。然而,人体对各种钙补品的吸收率只能达到40%,而有的厂家将高达99%以上的动物实验结果直接用于人体吸收率加以宣传,欺骗消费者。因此购买时必须弄清产品的钙含量、吸收率、有无副作用等,不能轻信"高效、高能、活性"等词。
    (2)不能过多地补钙
    补钙虽然重要,但并非多多益善,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要严格遵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每天钙的供应量。如果一个正常人每天补钙超过2000毫克,不仅造成浪费,且还会产生副作用。
    宝宝摄取热量为4180千焦的食物中,就含有100毫克的钙,他们的收缩压就会降低2毫米汞柱。由于宝宝年龄小,舒张压的变化不易测出。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压偏低,血流迟缓,就会影响机体组织的血液供应,妨碍正常活动,尤其对头部影响更大。宝宝处在发育期,如前期血压偏低,不仅精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智力低下,而且还容易患心脏病,因此宝宝切不可高补钙。
    (3)钙盐中维生素D含量并非多了就好
    人如果每天服用400国际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就有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具体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腹泻头痛等症状,因此选择钙品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维生素D含量。
    (4)宝宝在补钙的同时应补锌补铁
    锌能抑制钙的吸收,缺锌可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因而患儿多病,患病又影响锌和钙的摄人和吸收,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铁是构成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转、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人体内72%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婴儿6个月以后,因体内原有的铁已耗尽,母乳中含铁量又很低,此时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积极补锌、补铁。
    2.婴幼儿出牙期的营养保健
    婴儿在6个月以前没有牙齿,吃奶时,靠牙床含住母亲乳头,进食其他半固体无渣食物时,也靠牙床将食物压烂,牙床是一道半圆形黏膜突起,比较坚硬,可以上下合拢。到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出牙,出牙是牙齿发育和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牙的过程是覆盖牙齿上的牙槽骨自动吸收,牙根生长,将牙冠顶出牙龈。当牙冠将牙龈顶开1个小口以后,牙冠与牙龈之间的潜在间隙与口腔相通,口腔里的细菌就会进入这个间隙,可使牙龈发生轻度炎症,出现红肿痒痛。出牙的时间和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下牙略早于上牙,常常是成对萌出,6~9个月出门牙,12~14个月出第1颗大牙,14~18个月出犬齿,第2颗大牙则要到2岁时才长出,但是不同孩子经常有差异。若1岁时未萌出门牙,或3岁时未出齐20颗乳牙,则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发育有障碍。
    婴儿出牙时一般无特别不适,但个别婴儿可出现突然哭闹不安,咬母亲乳头、咬手指或用手在将要出牙的部位抓划,口水增多,甚至有的婴儿会发烧,食欲缺乏,腹泻和生口疮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牙龈轻度发炎有关。此时,母亲要耐心护理,分散婴儿的注意力,母亲不要用手或筷子去抓划牙龈。若小孩自己咬破或抓破牙龈,可涂少量甲紫药水,一般不需服药。因为一旦牙齿萌出,牙龈红肿和上述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或减轻。
    由于出牙与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几乎一致。若婴儿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则可能是出牙的反应,也可能是抗拒某种辅食的表现,可以先暂停添加,观察一段时间就可知道。
    婴儿在6个月后,开始对小食品感兴趣,大人可把蔬菜果条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示范给他看如何吃,让他学习,他可随时拿来咬嚼,在进食时,他如果要吃,也不要阻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婴儿就会脱离只会吮食物的阶段,而学会咀嚼。婴儿经常吃些蔬菜果条,不但有利于改掉吮手指或吮奶瓶嘴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使牙龈和牙齿得到良好刺激,减少出牙的痛痒,对牙齿的萌出和牙齿功能的发挥都有好处。婴儿在咀嚼食物时,必然增强整个牙颌系统的运动,这种功能性运动对整个颌面和牙齿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颌骨变得更加强大且与其他部位更加协调,以便乳牙和将来的恒牙能整齐地排在上面,保证成年时有一口漂亮的牙齿。

日常照料

1.教婴幼儿开始说话
(1)多多表扬和鼓励
    宝宝到9个月时就能听懂父母的话了。宝宝是喜欢受表扬的,因为一方面他已能听懂父母常说的赞扬话,另一方面他的言语动作和情绪也发展了。他会为家人表演游戏,如果听到喝彩称赞,他就会重复原来的语言和动作。这是他初次体验成功欢乐的表现。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形成了宝宝从事智慧活动的最佳心理背景,维持着最优的脑力活动状态,它是智力发育的催化剂,它将不断地激活宝宝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极大地促进他形成自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些对于宝宝成长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小成就,父母要随时给予鼓励,不要吝啬赞扬话,而要用丰富的表情、由衷的喝彩、兴奋地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以及一人为主、全家人一起称赞的方法,营造一个"强化"的亲子气氛。这种"正强化"的心理学方法,会促使宝宝健康茁壮地成长,逐渐成为通情达理之人。
    (2)教宝宝说话
    孩子说出的第1个词,常常是"妈妈",这简直像天使的声音。这是因为他的成长是离不开妈妈的。妈妈和他接触最多,是他最亲近的人。"妈妈"一词发音比较容易,当他模仿"妈妈"这个词的发音时,妈妈总是兴奋地答应着他:"妈妈在这儿呢!"终于,宝宝理解了,他看到了喂他、抱他、为他换尿布、洗澡,给他爱抚、与他玩耍的人和"妈妈"这个词之间的联系。于是,他开始有目的地、主动地叫"妈妈"。
    也许有的宝宝先说的第1个词不是"妈妈",而是"爸爸"。或者,他全然不考虑"妈妈"和"爸爸",而先说"不"这个词,或者说"还要"等等。总之,宝宝说的第1个词究竟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他的经验,取决于父母平时教他学习的是什么,并非孩子天生带有偏向母亲或父亲的感情因素。
    8、9个月是宝宝在第1年里最善于模仿的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最利于进行语言教育的月份,教给他许许多多的东西,这对日后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教他说话呢?
    父母必须对宝宝说话、说话、再说话,逐渐形成语言定势。
    要用与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简短的词,用普通话教他。这些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以及某些称赞或否定词。要结合他认识亲人、身体、食物、玩具,并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教给他。
    当他说"儿语"时,不要重复它。而应当用柔和的词语,把正规的语言教给他。
    当宝宝指着他想要的东西时,父母要鼓励他一边指着东西一边发出声音来,教他由打手势与声音相结合,到最后用词代替手势。
    要使他经常保持愉快情绪,一不高兴他就会哭,愉快时就咿呀学语,而宝宝的语言正是在咿呀学语中发展起来的。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愉快的孩子比不愉快的孩子学话要快些、好些。
    经过父母的努力,婴儿到1岁时,掌握的词汇就会比一般的孩子多得多,天资就会显得非常聪慧。
    2.纠正牙齿发育期的不良习惯
    在tbJL生长发育期间,许多不良的口腔习惯能直接影响到牙齿的正常排列和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从而严重影响了容颜面部的美观。下列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
    (1)咬物
    一些儿童在玩耍时,爱咬物体(如袖口,衣角,手帕等),这样在经常咬物的牙弓位置上易形成局部小开牙畸形。
    (2)偏侧咀嚼
    常见一些小儿在咀嚼食物时,常常固定在一侧,这种一侧偏用一侧废用的习惯形成后,易造成单侧咀嚼肌肥大,而废用侧因缺乏咀嚼功能刺激,使局部肌肉废用萎缩,从而使面部两侧发育不对称,造成偏脸或歪脸。
    (3)吮指
    婴儿一般在3~4个月时,常有吮指习惯,一般在2岁左右逐渐消失。如果3岁后还常有这种动作,就属不良习惯,由于手指经常被含在上下牙弓之间,牙齿受到压力,使牙齿正常方向的萌出受到阻力,而形成局部小开牙,即上下萌牙之间不能咬合,中间留有空隙。同时由于经常作吸吮动作,两颊收缩使牙弓变窄,形成上前牙前突或开唇露齿不正常的牙颌畸形。
    (4)张口呼吸
    后果是可使上颌骨及牙弓受到颊部肌肉的压迫,限制了颌骨的正常发育,使牙弓变得狭窄,前牙相挤排列不下引起咬合紊乱,严重的还可出现下颌前伸,下牙盖过上牙,即俗称"兜齿"、"瘪嘴"。
    (5)舔舌
    多发生在替牙期,可使正在生长的牙齿受到阻力,致使上下前牙不能互相接触或把前牙推向前方,而造成前牙开牙畸形。
    (6)偏侧睡眠
    这种睡姿使颌面一侧长期受到固定的压力,造成不同程度的颌骨及牙齿畸形,两侧面颊不对称。
    (7)下颌前伸
    即将下巴不断地向前伸着玩,可形成前牙反颌,俗称"地包天"。
    (8)含空奶头
    一些婴儿喜欢含空奶头睡觉或躺着吸奶,这样奶瓶压迫上颌骨,而婴儿的下颌骨则不断地向前吮奶,长期反复地如此动作,可使上颌骨受压,下颌骨过度前伸,而形成下颌骨前突的畸形。

身心培养

    1.给婴儿选择玩具
    可以给9个月的婴儿一些能够拆开,又能够再组合到一起的玩具,让他拆了再装,装了再拆,他会感到有意思。但是拆开的玩具一定要足够大,如果太小,孩子会把它放在口中吞下去或塞入耳朵眼和鼻孑L里,发生危险。最好给他一个收藏玩具的大盒子或篮子,这样玩具比较容易保存。每次玩时,可以让孩子坐在大床上或地毯上,也可以让他坐在小桌子旁边的小椅子上玩。让他自己从玩具盒里拿出玩具,玩过之后再自己放回原处$当然,在开始训练他这样做的时候,大人要帮助他,使他逐渐形成习惯。再大一点儿,他就可以完全自己做了。
    2.培养婴儿的良好品质
    (1)不要呵斥和打骂孩子
    当婴儿要动什么东西时,家长突然大声呵斥,会吓得孩子不敢去动了,这种作法是错误的。这会使孩子受到惊吓。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动这东西,并且拿其他的东西代替它,比如一个玩具等。另外,经常呵斥孩子等于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等孩子长大一点,也会学着呵斥别人。因为婴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学好,必须言传身教。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在每次饭前要给孩子洗手,晚上睡觉前也要洗脸、洗手、洗屁股、洗脚,然后才能让孩子去睡觉。
    孩子在夏天要每天洗澡,最热时可以每天洗2次澡,即午睡前和晚上睡觉之前。
    天气冷了,也要每星期洗1次澡,洗澡时注意室温和水温,动作要快,不要让孩子受凉。
    孩子的头发要每天梳理,经常洗,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女孩子也不要留长头发。
    3.与婴儿一起做游戏
    (1)爬行拉物运动
    家长可以在大床上放些玩具,引逗宝宝来回爬行。还可以用电动玩具引逗孩子捕捉。这样,孩子爬来爬去,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可以训练大脑指挥肌肉协调运动,扩大宝宝认识周围世界的视野,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先学会爬,再学习走,有益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2)拉抽屉
    拿一样宝宝喜欢的玩具,告诉他放在桌子抽屉里,不要把抽屉关得太严,让玩具外露一点,然后让孩子拉开抽屉,取出喜爱的玩具。反复多次可以训练孩子手臂的运动,理解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发展。
    4.训练婴儿的动作
    9个月的孩子如果已经能够扶着床栏站得很稳了,就该训练他扶着床栏横着走。这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也很不容易,这毕竟是小儿跨出的第1步,但是必须有这第1步,以后才能够扶着床栏走来走去。开始家长可以拿着有趣的玩具在床栏的一头引逗孩子,孩子为了拿到玩具,就要想方设法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如果失败了,家长要鼓励他,如果成功了,家长要赞扬他。
    本月要继续训练孩子手的动作。如把小棍插进孔里,再拔出来;把玩具放在小桶里,再倒出来;两手同时拿玩具并将东西换手拿。锻炼小儿同时对2种物体做出2种动作,手眼协调一致。还应训练他学用杯子喝水。
大人可以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让他眼睛看着,把玩具藏起来。然后告诉他"没了!"吸引孩子到处找,这样可以培养他追寻和探究的兴趣。
    5.训练婴儿的语言
    9个月的孩子不但要教他听懂词音,而且该教他听懂词义,家长要训练孩子把一些词和常用物体联系起来,因为这时小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会用动作来回答大人说的话了。比如,家长可以指着电灯告诉孩子说:"这是电灯。"然后再问他:"电灯在哪?"他就会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同时可能会发出声音。这虽然还不
是语言,但对小儿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
    家长还可以联系吃、喝、拿、给、尿、娃娃、皮球、小兔、狗等跟孩子说简单的词语,让他理解并把语言和物体或动作联系起来。
    6.促使婴儿手脚活动
    母亲在怀孕时能感到胎动,是因为婴儿在宫内时手脚可以自由活动。出生后婴儿的手脚多呈屈曲状态,但活动机能很好,左右也对称。手脚活动是婴儿的一种生理现象,以此来表达情感和愿望,产生热量、体会身体的感觉等,这些都可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要促使婴儿手脚活动,不要用衣被包裹或穿过多过紧的衣服,那样会限制四肢的伸缩,特别在冬春季为了保暖时,不可包裹太紧,要使婴儿在包内四肢也能活动自如。除了婴儿自发的活动外,在清醒时,母亲可轻轻地提着婴儿的手脚做屈伸活动,并抚摸其手臂、手掌、大腿、小腿和足底,这种触摸和被动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刺激。通过神经传给大脑,形成有利于发育的信号,是婴儿时期一种有效又简便的早期教育,经过这种训练的婴儿一般智商都很高。
    7.婴幼儿系列健身
    宝宝俯卧,两肘支撑身体,家长在孩子身后用双手握住宝宝的两只小腿,将双腿提起约30°。此时应让宝宝双手用力支撑,并向上抬头。可锻炼臂力和颈肌。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