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集体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本病除个别有严重并发症外,大多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
极少。该病的主要症状如下:
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75%)。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
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
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
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
腮腺炎疫苗是用经过减毒的腮腺炎病毒接种于鸡胚细胞以后经培养加工而制成的,是用来预防腮腺炎的。腮腺炎俗称"痄腮",任何年龄都能得。腮腺炎主要是通过人群相互传播,如商场、医院、剧场、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部队等公共场所都是容易造成腮腺炎传播与流行的地方。因此,没有患过腮腺炎的人都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
由于成年人广泛接触于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已在青少年时期或轻或重地感染过腮腺炎,身体中已有了对腮腺炎的免疫力,因此,成年人中患腮腺炎的人数要相对少些。有时只有在新兵入伍时才发生腮腺炎流行。所以部队新兵也需要接种腮腺炎疫苗。而目前,腮腺炎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仍然是儿童。由于婴幼儿在出生1年内身体中往往存在从母亲中带来的免疫力,也很少患腮腺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母体中带来的免疫力逐渐消失,所以凡出生8个月以上未患过腮腺炎的儿童均应接种腮腺炎疫苗。特别是托儿所、幼儿园中集体生活的儿童,由于这些儿童受感染的机会多,一旦有腮腺炎病毒传人,很容易造成集体流行,要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腮腺炎活疫苗的接种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关键是对易感者实施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应是8个月龄以上的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1针腮腺炎疫苗后,细胞中和抗体的免疫成功率80%~90%,有效保护期可达10年。免疫缺陷者和孕妇应避免使用腮腺炎疫苗。
目前,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另一种是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混合疫苗(MMR疫苗),后者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6.1%左右。给宝宝接种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应先去社区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咨询,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接种。凡是患严重感染、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及过敏体质的儿童,均不得进行接种。另外,如果已经注射了丙种球蛋白,不可马上接种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以上再进行接种。有些家长怕孩子接种后有反应,而不愿接种。其实,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接种后,一般来讲反应很轻,通常注射局部没有什么反应,仅有少数小儿在接种后6~10天出现发热,但一般不超过2天便可自愈,不需做特殊处理。
腮腺炎疫苗正常的接种量为0.5毫升,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儿童,需间隔1个月后才能接种腮腺炎疫苗,而且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发烧及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可接种腮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