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幼儿数学所涵盖层面简单地可概括为数、量、图形空间和逻辑关系四个方面。数 主要是对数字的理解,如能数数、计数;量 主要是对多与少的理解,如能比较一杯水与半杯水哪个多;图形空间 包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感,如能识别圆形、三角形,能辨别前后左右等;逻辑关系 主要是推理能力,如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能比较大小、高矮、远近等。

  说到这里,妈妈一定犯愁了:如何让小baby在生活中快乐轻松地学数学,觉得数学好玩呢?如何将数学学习设计成一件件宝贵而诱人的礼物,让小baby乐于获取呢?哈哈,小菜在这里教您一招,那就是:游戏!和你的宝宝玩各种数学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玩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

  下面这些游戏,可都是对培养宝宝的数学能力的“科学配方”哦!既简单又很有效。看了之后,不妨和宝宝试试吧。

  适合年龄:0-1岁

  刚出生的婴儿分不清自身与客体,慢慢地,就有了这种区分能力,活动的东西已经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尤其喜欢颜色鲜艳的、能发出响声的物品,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对婴儿多“灌输”一些数字。妈妈还可以把数字唱给宝宝听,培养宝宝的数感。

  数字谣,唱一唱(培养数感)

  妈妈可以将1-9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给宝宝听,并且边唱边拍手,这样既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宝宝的节奏感。

  宝宝稍大些,大人可以唱一些有内容的数字儿歌,这里推荐一首好听易学的数字歌谣(曲调任意,只要表现出欢快的节奏就可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摇,

  5像衣钩挂衣帽,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唱的时候大人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实物、手势或动作,让孩子感受到歌谣对应的内容。虽然不满1岁的宝宝还不能跟着你唱,但他(她)对这些数字歌谣可感兴趣了。等他(她)大些,你再唱这首歌,你会发现他(她)很快就学会了,或许还会做出几个可爱的动作呢!

  母婴提示:在唱数字的时候,语速尽量缓慢,吐字要清晰。

  摸一摸,抓一抓(感知物体属性)

  大人可准备1支香蕉、1个苹果,拿着香蕉和苹果先后在小孩眼前晃动,并说出物品的名称:“香蕉。”“苹果。”反复几次后,让孩子接触这些物品,感知物体的个别性,并给他(她)描述:“香蕉,长长的,黄黄的。”“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反复多次。然后,把香蕉、苹果放在桌子上,逗引孩子去抓握,不管抓到哪个,都要加以鼓励,并告诉他(她)抓到的是什么:“呀,宝贝抓到了1个苹果!”“哇,宝贝好聪明,抓到了1支香蕉!”

  母婴提示:勿让孩子抓握一些过大过重或尖锐的物品,一般选择没有尖角的较轻物品,颜色亮丽的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链接:玩积木。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然后让孩子将其推倒,促进孩子理解因果关系;在收拾积木的时候教孩子数数。

  适合年龄:1-1岁半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开始形成较为成熟的空间感,知道“上”和“下”的意思,对躲猫猫游戏不感兴趣了。他们已经能区分物品的一些显着特征,大人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和特性。大人可以指着具体物体,告诉宝宝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反复多次,最后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些基本形状和一些基本颜色。在数字能力方面,则可以从让孩子听数发展成教孩子数数。

  这些都是圆的(识别图形,归类)

  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像气球、钟表、小球、圆形镜子、棋子等。妈妈抱着宝宝,指着这些圆形的物品说:“宝宝快来看,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圆圆的气球,圆圆的钟表……”妈妈反复地对宝宝说。然后问宝宝:“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宝宝回答“圆形的”,反复这样问。接着让宝宝说出(或指出)家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碗、车轮、圆形的盘子、脸盆、锅等。

  母婴提示:宝宝还不能分清圆和椭圆的区别,所以先让他(她)认识笼统的“圆形”。

  每人分1个(理解数字1)

  先准备一盘苹果,一盘梨(每样3个左右)。 家长先问宝宝“这是什么”,让宝宝认一认盘子里放的是什么。家长对宝宝说:“我们来分苹果吃,请宝宝来给大家分,1人分1个。”宝宝分时,“爸爸1个”、“妈妈1个”、“我1个”,分对了,家长要说谢谢并同宝宝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苹果。吃完后,家长又让宝宝分梨,方法同上。

  母婴提示:游戏时用的材料可任意选用,如是食品,别让宝宝吃得过饱。

  链接:识别颜色。妈妈手中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妈妈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的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适合年龄:1岁半-2岁

  这个时期的小孩空间意识加强。他们具备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并且知道空间是一个具体概念,如果一个球消失在长沙发后面,他知道球还存在着,并能够去翻找。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加强,对于图形、色彩、分类等与数学能力相关的概念更能掌握。因此,大人应该在生活和游戏中多教小孩一些相对概念,如大与小,高与矮等,并让小孩进行比较;同时和小孩多玩一些归类、配对游戏,促进他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谁的多(比较多少)

  可以准备一副棋和一个棋盘,妈妈和宝宝围着棋盘坐下。妈妈让宝宝决定要哪种颜色的棋,宝宝决定好后,妈妈和宝宝各拿好自己的棋子。妈妈说:“开始!”宝宝和妈妈将自己的棋子排列到棋盘上,直到妈妈喊“停”为止,然后让宝宝比较谁排的多,谁排的少,游戏可反复进行。

  当游戏结束时,将棋子一个一个收回盒子里。比如,放一个,说:“1个。”再放一个,再说“1个”。这样同时使宝宝理解1。

  母婴提示:家长应根据宝宝排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排的多少,因为要使宝宝有一个明显区别。比如,宝宝排5个,爸爸可排10个左右。爸爸也可比宝宝排的少,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分分类,配配对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家长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孩子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

  母婴提示: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小孩分类、配对,以训练小孩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链接:扑克分类。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孩子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孩子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这是一种学习颜色、形状和数字概念的极佳的游戏。

  适合年龄:2岁-2岁半

  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生活中要多对孩子进行“数量与数字的积累”教育,如和小孩一边走,一边说:“1步,2步,3步……”或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也可以数给孩子听,并鼓励孩子自己数一数:“1只猴子,2只猴子……”总之,让小孩数生活里一切能数的东西,培养孩子对数与量的理解能力,并学会数10以下的数字。同时还要注意小孩逻辑能力的培养,如让孩子比较远近。家长可以问小孩:“妈妈现在离电视机近还是离床近?”“你现在离爸爸远还是离妈妈远?”

  上一上,数一数(数数,理解数字)

  妈妈和孩子各站在楼梯的两端,妈妈喊“开始”,两人一起往上走,边上边领着孩子数:“1个台阶,2个台阶……”数到10的时候,可以重新开始数。这样反复多次,然后给出一个数字,让小孩上相同的台阶数,一般不要超过10。

  母婴提示:所上楼梯不宜太陡,并且要注意对小孩的扶护。

  比一比,哪个近(比较远近)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远与近的概念,同时还能锻炼孩子控制力度的能力。

  家长准备2~3颗小球、1条粗一点的线。将线拉直放在地上,家长与孩子分别拿着一颗小球,然后看谁能将小球滚得离线最近。开始几次,由家长告诉孩子哪个离线近,哪个离得远。慢慢地,让小孩判断游戏的结果,比较哪个小球离线最近。

  母婴提示:小球大小、轻重要适中,以免小孩误吞或砸伤自己。

  链接:扑克接龙。准备一副扑克,先让小孩把不同的花色归类,然后根据大小顺序依次排列起来。还可以用扑克比大小,帮助孩子熟悉数字、理解数字。

  适合年龄: 2岁半-3岁

  俗话说:“3岁小孩粘人精。”这个年龄的小孩对任何事物态度认真,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动手动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哦。小宝贝们之所以这么“调皮捣蛋”,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考,可以运用自己了解的数目、概念及工具架构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给小天才们更多思考的机会和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如从识别图形改为画出认识的图形,让孩子组合、拆分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让孩子做一些简单小实验等。

  谁的厚(比较厚薄)

  准备几本薄厚不同的书。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

  母婴提示: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冰块到哪里去了(因果关系,逻辑能力)

  准备一块冰块,先让小孩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冰凉,让小孩记住冰是凉的。把冰块放进不透明的杯子,倒进热水,盖上杯子。过上几分钟,让小孩打开杯盖,看看杯子里的冰块:是不是变小了?还是不见了?让小孩想一想:冰块到哪里去了?然后,再取一块冰块放进透明玻璃杯,倒进热水,让小孩仔细观察冰块慢慢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并告诉他(她)这种现象叫“融化”,冰遇到热水就会融化,变成水。“看一看,杯里的水不是变多了?”

  母婴提示:冰块体积要稍大些,使小孩能更好地观察清楚冰融化的过程,并感觉到杯子里的水在增加。

  链接:量一量。给孩子一把尺,教小孩认识尺寸,并让他(她)去量一些物体,如枕头、小板凳等。也可以用尺子或一定长度的绳子来测量身高或桌子、床等物品的长度。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