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大灰狼和小白羊》的故事后,我就”变”成了大灰狼,宝宝就”变”成小白羊—最终,“小白羊”却把“大灰狼”处理得服服帖帖。宝宝治服爸爸的高招就是“哭”,一边哭一边叫:“大灰狼,你要是吃掉我,就不是好爸爸。”
我只好说:“不吃了,不吃了……”
于是宝宝变“哭”为笑,高呼:“胜利了,胜利了。”
真真假假的哭总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宝宝总是有无数种天真的办法扭转故事中的危机。
那天,我又给宝宝讲了一个经典童话《狐狸和乌鸦》—一只乌鸦搞到一块肉,又肥又香,含在嘴里,站在树上,这时,一只狐狸经过树下,一心想把乌鸦口中的肉骗到自己嘴里……
宝宝听得很认真,知道了狐狸是如何骗了乌鸦的。
我问宝宝:“听了故事,有什么想法?”
宝宝说:“爸爸,我有办法不让狐狸骗到肉。”
噢,宝宝还不能理解“做人做事不能虚荣”的道理,但宝宝却有着扭转故事危机的智慧,我知道宝宝又要用他的小伎俩更改故事的结局了,不知他又有何“高招”?
我问宝宝:“这回你做乌鸦呀,还是做狐狸?”
宝宝很坚决地说:“做乌鸦,我做乌鸦!”
说完,就找来一块小饼干含在嘴里,小手招展着,像乌鸦的翅膀,在屋里绕了一圈,然后跳上沙发。嗬,宝宝是“飞到树上了”。
接着,我进入了狐狸的角色,蹲在沙发下边:“小乌鸦,你是最漂亮的鸟,是吧?”
“小乌鸦”却把头一扭,不理我—嗬,不上当呀。
我又继续骗他:“小乌鸦呀,你的歌唱得最好听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比不上你呀,快快唱支歌给我听吧。”
我一心想把宝宝的饼干骗下来—只要宝宝一开口。
宝宝看了看我,点点头,成了—宝宝这就要开口演唱了,我张开大口,等着头顶上掉下来的“肉”。
宝宝却使出“绝招”,用小手将口中的饼干接过,然后“哇哇哇”地唱起了最“难听”的歌,那块我“梦寐以求”的饼干却不曾落下。
头上传来宝宝欢快的笑语:“噢,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宝宝胜利了,宝宝胜利了。”
嘿,又被宝宝“嘲讽”一顿。我感到大丢“脸面”,于是对宝宝说:“是狐狸上当了,不是爸爸。”
宝宝从沙发上跳下来,对我说:“爸爸就是狐狸,爸爸就是狐狸。”扭头就跑。
我在后边追:“叫你出鬼点子,叫你出鬼点子。”
宝宝咯咯地笑。“追打”声,笑声不断地从窗口传出……
每个家长都有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经历。
有的家长利用讲童话故事教孩子认字,有的家长想以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供其模仿的榜样……我与宝宝演童话剧,目的非常简单:通过这种表演,让童话故事落到实地,与生活相
融,不但让宝宝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而且还可以让宝宝从童话故事中学到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