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和奶奶都是我们最亲的人。长大后,才突然明白,她们还是“关系微妙”的婆媳。
故事1
刻在墙上的“誓言”
我们家墙上至今还有我小时候刻的一行字:“奶奶是我最亲的人。我长大后就对奶奶好!”我上幼儿园、小学一直是全托。奶奶在一所学校的食堂工作,所以到了寒暑假就会把我接到她家住。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光。但是,可能是生活规律一下改变了,我每次到奶奶家总会大病一场。记得我有一次病了,有种药是每4个小时吃一次,奶奶总是熬到很晚睡,等我把夜里那顿药吃了才安心。有一次妈妈跟爸爸说起我一去奶奶家就生病的事时,说了奶奶半天不是。我当时心里很恨妈妈:奶奶对我那么好,你还说奶奶的坏话!那天我含着眼泪把那段话刻在了我们家墙上。妈妈看见了什么也没说。
我的体会
我经常看到一些妈妈抱怨婆婆和自己抢夺孩子的爱。我的孩子是婆婆看大的,他和奶奶也比和我亲。我也曾经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有一天,当回想起我小时候的这段往事时,我突然明白了,婆婆并没有和我“抢”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她的付出真的比我多。
淡紫
编辑悄悄话: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和自己更亲,并不是要和婆婆大闹一场或者暗中怄气,而是要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故事2
邮局里的星期天
小时候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但是每个月总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会带我去邮局。这个过程很枯燥,路上她哪儿也不肯去(后来我知道,她是装着钱怕丢)。进了邮局后她要写字、排队,很长时间才能出去。而且,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是家里伙食最不好的一个星期。妈妈告诉我,我们去邮局是要给奶奶寄钱。奶奶?在我印象里,这个人几乎不存在。我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给奶奶寄钱?你欠她钱吗?”妈妈很郑重地告诉我:“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奶奶很辛苦才将爸爸养大,所以我们要孝敬她。奶奶在乡下很苦,我们宁可少吃肉也要给她钱。”妈妈说的话和做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的体会
婆婆不给带孩子,这在婆媳关系中也是一大矛盾。但是谁又规定婆婆一定得带孙子?她把儿子抚养大就是大功一件。她养得一定很费心,不然,你怎么能喜欢并且嫁了她儿子?!就冲这点,也值得尊敬和孝敬。如果她还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还抱怨啥?
月亮弯弯
编辑悄悄话:
婆婆不管带孩子,聪明的做法绝不是跟老公抱怨。你能做的,就是帮着老公孝敬婆婆。你的宽容、善良除了给孩子良好的影响,还能使老公对你感激涕零、死心塌地。
故事3
泼在地上的炖羊肉
如果老人跟好几个儿媳妇住在一起,那才真是乱成一锅粥。我的记忆里就是妈妈和几个婶婶经常和奶奶怄气、吵架。当时我真想不通,那么慈眉善目的奶奶怎么惹着她们了?有一次很晚了,大姑来了,之后奶奶在厨房里很久都没出来。婶婶跑来和我们说,大姑带了炖羊肉,奶奶偷偷地吃了。当时真是穷啊,几块肉让妈妈坐不住了,她大概是觉得大人不吃就算了,连孩子也不给太过分了。她和奶奶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是,奶奶抄起锅跑到院子里把肉泼在了地上,生气地说:“谁也甭吃!”第二天,奶奶跟我们抱怨:“昨天你大姑拿这点儿肉真让我为难,刚想出买几个白萝卜炖一大锅汤,给大伙都吃上,你妈就跑来气我。害得你们今天还是没肉吃。”为了这点儿肉,她抱怨了好几个月。
我的体会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说实话矛盾真的不少。但是小时候经历的这场妈妈和奶奶闹的“炖羊肉风波”时刻提醒我,很多矛盾是由误解引起的。所以我会尽量往好的地方想。这样一来,我和婆婆从来没红过脸,而且事实证明,好多事情,的确是她“好心办错事”。
Wangxi8808
编辑悄悄话:
和婆婆有矛盾时,一定要先弄清事实。如果不了解事情的本末缘由,要用聊天的方式向婆婆、老公或者其他人了解。通过孩子和婆婆进行沟通也是不错的方法。
故事4
暗地“保卫战”
我妈妈是个医生,我奶奶是个典型的农村老太太。但是她们俩在一起生活了近20年,我印象里没有什么矛盾。妈妈从来没有嫌弃过奶奶的很多不良习惯,奶奶也从没有抱怨过妈妈太讲究。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妈妈总是煞费苦心地在奶奶看不见的时候保持家里的卫生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妈妈每天会等奶奶睡了后把碗重新刷一遍,给厨房、厕所消毒,把我们的内衣裤洗一遍,并且细心地用原来的衣架晾好;每次吃面条,奶奶喜欢帮我和妹妹啃黄瓜皮,妈妈就干脆把黄瓜切成丝,说这样更好吃;奶奶不洗漱就睡觉,妈妈就动员我们撒娇,拉着奶奶一起洗……这样的“斗争”很多,但是都不露声色。
我的体会
我婆婆不是农村的,但是她的很多生活习惯我也受不了。比如,她会把我们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洗,不洗手就给孩子拿东西吃。我也向妈妈学习,不直接和她冲突。我会把我们换下的衣服藏起来不让她洗,实在不行,就把孩子贴身的内衣再偷偷洗一遍;和孩子强调进门先洗手,并让她督促奶奶。
甜心小熊
编辑悄悄话:
半辈子养成的生活习惯真的很难改变,抱怨或嫌弃都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引起更大的矛盾。如果这习惯对孩子不好,只有自己辛苦些来改善了。等孩子大一点儿,他就是帮你改变婆婆一些不良习惯的最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