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对公有制片面认识,对未成年人的财商教育上显得非常薄弱。曾几何时把“利”做为罪恶加以批判,强化了文化进程中的义、利对立;现实生活中以道德的理想境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利”无处藏身,抑制人们追求发展、改善生活的行为;阶级斗争的思维模式下,私有财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等,这种思维影响下,人们质疑一切个体获取财富的行为和手段。
改革开放后,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打开人们追求财富的“闸门”,但也将传统财富观念中的负面东西释放出来,随之而来获取财富不择手段、贪图享乐也潮水般冲击人们心灵,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由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建立起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面对高考应试制度安排,因此,出现了片面的“重智轻德”,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青年学子心怀远大理想、满腔抱负走向社会,却发现现实与通过教育所获得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冲突,在拜金思潮面前困惑不已,无法做出正确选择;许多人年龄上成人,但谋生手段不足,智商优势的人群变成财商的弱势群体;为数不少的人正确的生活理念没有树立起来,不了解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创造、付出获取财富,反过来却专注投机、取巧,他们进取精神和创业准备不足;更有甚者沾染恶习,在职位上以权谋利,贪污腐化。走向社会的学子不同程度表现出低水平财商,综合素质不适应社会需要。就是赚了钱的人,也没有形成把财富转变成社会资源寻求增长、扶弱济困、合理消费的规范和习惯。
历史上我国不乏商业文化典范。比如:春秋时楚宛人范蠡,出身贫贱,被越王勾践起用,助越灭吴,功成隐退,携西施乏舟江湖,经商致巨富,被后世商人视为鼻祖。近代平遥的票号更是信用的典范,历史上士绅、富贾扶危济困、仗义疏才比比皆是。
欧美社会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革新,早已形成一整套与市场经济规范和信用体系相应的财商教育体系,文化底蕴厚实,培养人们树立发展所需要的财富观和手段。上个世纪初,沃勒斯·华莱士做为世界励志书的先行者,著有《华莱士财富宣言》,系统讲述财富观和获取财富的方法,教导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