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本病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伤El所致。破伤风杆菌广泛地生存于泥土、尘埃、水、人类和畜类粪便中。
    新生儿破伤风可通过脐部伤口感染而得,主要是在接生断脐时消毒不彻底,通过接生员的手,或各种用具(包括剪刀、纱布和绷带等),将破伤风杆菌带到新生儿的脐部伤口,细菌在脐部伤口繁殖生长,不断放出毒素,毒素和神经结合后,通过神经传到脑部和脊髓。
    新生儿破伤风的起病时间多在婴儿出生后第4~6天,所以俗称
"四六风"。发病时间越早,病情越重,则预后越差。早期症状有哭闹、烦躁、张口困难、不会吸吮奶头等。进一步发展,便可出现新生儿破伤风的典型表现,如"苦笑面容",表现为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眉毛上抬,额纹明显,口角向外牵引,一张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痛苦面容,全身肌肉呈强直性抽动。此外,外界刺激如微不足道的声、光、轻触、喂水、换尿布等,都能诱发患儿抽动。所以,要使周围环境安静,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本病多因使用未消毒的剪刀断脐及污染的绳线结扎脐带,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人所致。故预防应做到:
    ①强调新法接生。
    ②若遇急产、脐带未适当处理后,宜重新处理,可用无菌操作剪去一段,另行结扎。也可肌内注射青霉素及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预防。
治疗婴幼儿硬肿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只硬不肿者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单纯由于受寒所致者,称之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及代谢功能尚不完善,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嫩薄,皮下血管丰富,致使身体的热量容易散失,尤其刚生下时,身体表面潮湿,周围环境温度远远低于母亲体内温度,更容易使热量丧失。此外,因新生儿具有特殊产热功能的棕色脂肪在早产儿体内含量少,如再伴有其他疾病或饥饿等,将更能抑制产生热量,如此造成新生儿体温很低。
    因新生儿脂肪成分在体温下降时易凝固,因此易发生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
    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但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亦可见于夏季。绝大多数于生后不久或生后7~10天内发生。其症状为体温低至31~35℃,甚至26℃左右,哭声低下或不哭,不能吸吮,少动作,皮肤暗红色或伴黄疸,严重者苍白或青紫。四肢或全身冰冷,脉弱。皮肤和皮下组织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可伴有水肿。常先发生在小腿、大腿外侧,以后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也受累,甚至波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心率常先快,以后变慢。尿少甚至尿闭。可伴酸中毒。终末时,肺部出现细湿啰音,以后口鼻流鲜血样液体,发生肺出血。
    如患儿反应正常,吸奶佳,硬肿范围小而不发展,仅单纯因受冷而引起的,病情容易恢复,但仍需采取保暖、喂养、药物、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
    为预防本病,产前应做好孕母保健工作,尽量避免早产、难产等;产室做好保暖工作,准备好干热的软毛毯,小儿一出生就给予包裹及擦干身体;出生后尽量避免感染,注意保暖,对于体弱早产儿可与母亲贴身同睡,以维持其身体热量,此外还应早期开奶,避免饥饿等。
    治疗新生儿结膜炎
    婴儿娩出过程中,如果产妇阴道内的病菌侵入婴儿眼中,便可发生新生儿结膜炎。倘若胎膜早破,胎儿在宫内也可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发病。出生后往往也可由于母亲或护理人员的手指和毛巾污染而发病。常见病原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巨细胞包病毒等。
    (1)临床表现
    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2~3天出现症状,两侧眼睑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由于巨细胞包病毒所致的结膜炎常发生在温暖季节,发病缓慢,于出生后5~10天出现症状,以结膜下穹为显著,球结膜亦可受到波及,如不予及时治疗,经过1~2周后易迁延成慢性,可长达1年之久,偶可引致脉络膜视网膜炎及视神经萎缩。
    (2)防治措施
    治疗用0.25%氯霉素或0.5%卡那霉素点眼,每天4次,每次点眼前清除两眼分泌物,直到痊愈为止。一般治疗1周左右即可痊愈。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