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发热是小儿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带孩子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又不断从皮肤和呼吸道散热。在人的脑子里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使其相对稳定。正常人腋下温度在36~37℃之间(试表调节时间5分钟为准)。喂奶或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都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左右。新生儿、小婴儿更容易受上述条件影响,有时甚至可达38℃以上。所以,一般认为37.5℃以上为发热。(体温在37.5~38℃称为低热,38.1~39℃称为中度热,39~41℃以上为高热)
    1.发病原因
    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流行性感冒肺炎、败血症、痢疾等都常引起发热。发热还可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药物过敏、中暑、脱水、严重烧伤、创伤等。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也可有短暂发热。
    2.病状表现
    发热既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果。一些身体非常衰弱的孩子或早产儿即使有严重感染也可能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所以,不能单纯以发热高低判断病情轻重。发热时除体温升高外还可以伴有四肢发凉、脸红、呼吸急促、脉搏心跳加快、烦躁不安、消化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少数幼儿可以发生高热惊厥。发热时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白血球增高,抗体产生增加,这些都利于机体与疾病作斗争。
    3.注意事项
    在病因不明时不能急于用大量退热药退热,这样既抑制了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又可能把热型搞乱,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也可能要持续2~3天才能退热,有些病毒感染或较严重的细菌感染要持续3~5天甚至1周以上。对于高热39%以上的孩子,尤其有高热抽风史的,要及时给予退热。还有一些孩子对某些退热药过敏,用药后起了皮疹、诱发哮喘等。退热药都有一定副作用,故切勿滥用。
    4.治疗方法
    ①发热时,患者食欲明显减退,应少食多餐,可口、清爽、少油腻。
    ②小儿发热,需注意高热惊厥。体温超过39.5℃,应采取退热措施。
    ③物理降温方法:降低环境温度,利用风扇、空调。通风换气均可;利用冰块、冷湿毛巾置于大血管处,比如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置于头部、前额降低颅内温度,
    用40%~50%酒精,进行擦浴,加速散热。禁用部位:胸前区、腹部、颈后,因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作用。
    ④药物退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