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本病又称为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在出生后2~4天发病,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症状。一般病情较轻,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发病原因
    (1)新生儿初生时肠道无菌,奶量不足,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
    (2)肝酶系统不成熟。
    (3)母亲缺乏维生素K及胎儿肝内维生素K贮存不足。
    (4)胆酸含量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胆汁中胆酸的含量较低,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2.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正常的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4天内发病,出血很少,或发生在生后20小时以内或5天以后,但早产儿可晚至生后2周发病。如母亲服用药物(双香豆素、苯妥英钠等)则多在出生后第1天发病。出血可急可缓,或自然出现或经轻伤引起。程度可不同,轻微渗血常被忽略而自愈,严重者较少见,但也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处,可吐血及便血,吐出物呈棕色,便血轻者只有2~3次黑便,重者有黑便或鲜血便,甚可导致贫血、休克、死亡。其次是皮肤出血,有可是取血及注射部位、轻度的外伤及术后伤口等处渗血不止。脐部出血与脐带结扎无关,轻者为渗血,重者则出血不止。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多于出生后10天内止血,不再复发。但如出血过多,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3.防治措施
    维生素K的最小需要量是每千克体重0.5~1毫克。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喂牛奶也有预防作用。
    如遇出血过多时,应输血,每次10~30毫升/千克,轻者可用库存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早产儿因肝功能不成熟,最好输新鲜血或库存血浆。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