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在高桥眼中,父母带孩子学琴的最大误区就是急功近利。这个急功近利表现在:要么当钢琴家,要么作 为特长加分。一般来说,这是父母和社会用来评价孩子学琴好不好的标准。很少有父母的目的是让孩子的生 活因为音乐而快乐。

  在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亚洲区赛场中,最让高桥感慨的是,每一个中国孩子弹完,在场的别国父母都使劲 鼓掌,比给自己宝宝鼓掌还热烈,说“太完美了”!中国父母则含蓄得多,鼓掌也是礼节77性的。到宣布名次 的时刻,许多国外妈妈都激动不已,不管名次很低或是否有名次,她们都紧紧拥抱自己的孩子:“你太出色 了!我为你骄傲! ”和中国人相比,老外仿佛是另外一种物质,沸点太低了。

  学音乐不等于当演奏家

  在中国,学习钢琴的目的性很单一,因为学出来后只有演奏一条路。高桥说日本不一样,社会对音乐人 才的需求比中国普及得多,去学校、去音乐出版社、去图书馆……不胜枚举,职业细化,良性循环。甚至在 旅游中就处处看出来需要音乐人才。比如成田市每年有两次大型文化节,需要聘请“音乐师”为魔术等节目 完成配乐;农场“水果节”上,要为某个品牌的水果写主题音乐,像广告一样固定出现。许多城市都有各种 主题的游行,时间地点主题提前在媒体上预告,到时警车开道,后面就是装饰的车队,每辆车播放不同的音 乐,音乐品种和风格非常丰富,有非常古老的日本民间音乐,许多是原创的。

  我问高桥:“你为什么不当演奏家?”她很奇怪:“我是学教育的呀。”“为什么不选择演奏专业?” 她说:“我喜欢教人们弹钢琴。演奏家只能尝试一种风格,还要把这种风格发挥到极致,而我可以和学生一 起尝试无数种风格。我适合当老师。”

  科学思维里,永远存在音乐元素

  由美国科学家们组成的教育研究与发展专门小组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成就的高低与个体人类经验的广度 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爱因斯坦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元素,真正的科 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由此,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在美国得到了人们的 认同。

  1988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受国会委托,对美国艺术教育进行调研,指出三大问题:1.艺术尚未成 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处于边缘地位;2.学校艺术教育内容狭隘,偏于艺术制作和表演,极少包容历史 、批判评价和审美的内容;3。艺术教育缺少一套指导全美学生应知。应会的共识性国家标准。于是,1994 年美国用立法程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艺术被法定为与其他核心学科(英语、数学。科学 、历史和地理)并列的“核心学科”之一。同时规定,艺术学科要制定国家教育标准。

  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且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 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正如美国着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 了艺术、为了娱乐,而且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教育是21世 纪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创造活动等课程。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最热衷于探索内心的世界与真实的外在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在 大人看上去很荒唐的《哈利·波特》会使全世界的孩子们疯狂的原因。如果能让他们在想象世界中学习,他 们会在创造的氛围中长大,把欢乐与创造力一起带到成人世界中来。

  学习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让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享受音乐的快乐,未来我们才有可能在他们的音 乐声中发现他们的天赋。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