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一本画卷
李静:我的孩子快4岁了。在此之前,她对音乐、对美术好像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天分和爱好。所以,我从来也没有希望她在这方面能够走得很远,而只是给她一个油画棒、一张纸,如果她想画的话就去画。
林菁菁: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对艺术都是有感觉的。到现在为止,我所接触到的孩子里面,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对艺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我们之所以说孩子没有这样的天分和爱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和识别到而已。尤其绘画是一种凭直觉的、发自内心的东西,它很容易就被我们大人忽略掉。比如我在我的那本书里面放了很多我儿子画的画。后来有很多妈妈跟我讲:“我的孩子那时候也画了好多这样的画,但是都被扔掉了,因为我觉得她画的不好。”太可惜了,应该像整理孩子的相册那样收集和整理孩子的画,这在20年之后重新翻看,比老照片还动人。
过度放手,也会失掉兴趣
张迎: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缠着我,让我给她画,后来我想干脆就玩“无厘头”吧。我们把颜料倒出来,搞得满手都是,用手点一个点,或者用拳头画。这么做我一方面想告诉孩子画画有好多种方式,手也一样能画,拿纸蘸着也能画,再有就是符合我的初衷,不刻意地给孩子画形状。后来我也买了很多种绘画工具,她最喜欢用水粉来画大色块。可是这段时间,她一直停留在画色块的阶段。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林菁菁:有些妈妈觉得既然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那就玩吧。给她一点颜料就不管他了,让他爱怎么弄就怎么弄,觉得这样他会很自主,画出来的是很自我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你期望孩子完全靠自己去摸索而且还能循序渐进,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他的探索是很有局限性的,而且只会停留在很初级的玩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顺其自然地肯定孩子,使孩子能不断地感觉到自己的成就,只有他积累的经验也在不断地刺激他接下去的行为时,他才会很有兴趣,才愿意继续去探索。如果只是放羊似的让他去做的话,他的兴趣很快就过去了。
不一定什么都要画得“像”
王碧:有时候,我女儿也会拿个笔在纸上乱画。我问她画的什么,她说画的妈妈。可是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林菁菁:没有必要要求她画得很像呀。有时候孩子涂了几笔,我们就不停地问:“你画的是什么呀?”假如这幅画看来看去,孩子也说不上来这是什么,她可能就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或者我们说:“太好了,你画得很像……”也许你的这句话是一种由衷的赞美,但是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判断:我必须要画得像什么东西才行。我们的语言就是孩子的导向。
难道不像就不是好的作品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当其他孩子都在画线条的时候,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子用画笔很使劲地在纸上戳了几下,就说画完了。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这么快就画完啦?还有那么多地方都空着呢,再涂一涂!”孩子就会想,噢,原来画画是不能留空的,都要填满。当时我觉得这个孩子画得很有意思,就问他:“你给我讲一讲你的画,你是怎么想的?”他告诉我说:“这个叫紧张。”我觉得他表达得就很好。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抽象的感觉都可以用画面来表达。
还有一个4岁的女孩,她在纸的左下角画了一朵花。旁边是灰颜色的,一圈一圈地蔓延开来。我觉得她的构图很有意思,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她会想到这样去画。我说:“你怎么想到把花放在这儿,旁边这些颜色我觉得配起来很有意思。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她说:“这就是一朵花呀,那些是它的香味。”我觉得孩子把自己感受到的很抽象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时候,让人特别感动,而且也觉得很贴切。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地保护孩子这种感觉,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宝贵的能力。如果你这时候说:“呦,香味还能画出来哪!”她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慢慢地她的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如果我们这时候鼓励她了,以后,她再有什么想法就会敢于表现出来。
简笔画——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李芮:我的孩子原来很喜欢画画。但是最近这个月他突然就不画了,还总是要求我给他画。
林菁菁:这是因为你经常给他示范。我非常反对家长给孩子示范。曾经有一位爸爸跟我说,有一天他给孩子画了一次范画:在上面画了一根线叫作天,下面画了一根线叫作地,中间画了一棵树,左上角有一个太阳。孩子很激动地模仿起来。但是令这个爸爸头疼的是,接下去的6个月,虽然爸爸努力地给孩子换不同的材料让孩子画,但是,孩子画的内容都是这个。这位父亲告诉我,一看到孩子开始画上面那根线他头就大了。实际上,我们在给孩子示范的时候,也给了孩子一个相对模式化的东西。孩子会很向往我们给他示范的东西,而他的手又达不到你画的水平。慢慢地,他对绘画的兴趣就降低了。
齐欣:我女儿现在快5岁了。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填颜色。我们出门的时候包里都要都要放上一盒蜡笔,带点纸,上面有印好的画。没事的时候,她就会画很多张。现在,她自己不敢画什么线条,要不就是照着简笔画的书,画一些房子、太阳。她爸爸有一次在我们家画板上描了一只很大的鹿。她很高兴,拿着画笔上去涂色,不小心涂出来了,就难过地哭。还有一次去看画展,我女儿当场画了七八张纸,但每张画的都是树,而且都是同样的模式。
林菁菁:我不喜欢给孩子看简笔画的东西,因为简笔画的造型把很多很敏感、很细节的东西给抹杀掉了。就像有千千万万个孩子都要把太阳挂在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然后画上几根线表示光芒。所以,有千千万万个孩子都在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抹杀了一个孩子很敏感的、自己去观察他身边的世界的方式。
先给孩子一个条件,然后让孩子从一个条件里面去发掘无数的可能性,这是我很多年来一直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画房子,有千万个孩子都画着一模一样的房子,其实那都是缺乏一个正确引导而导致的,看上去要改变好象很难,其实也没那么难,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看二十种不同造型的房子,也可以让孩子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幢房子有什么不同,然后我们作一个横向的比较,指出房子的种类其实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一个尖顶两根线的模样。再往下,可以让孩子设计一个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但是又符合自己愿望的房子。这时候,孩子就可能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还有,在审美判断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也反对让孩子去写生,因为这很接近于给孩子画范画。因为在还没有把自我的东西建立起来或者被引发出来之前,外界的东西会影响孩子建构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虽然写生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美好、很浪漫,但是对特别是低年龄的孩子,实际上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引导,慢半拍
黄英:有一点我比较茫然,就是我们怎么能做到既让孩子不受外界干扰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引导呢?
林菁菁:视觉艺术是很独特的东西。在孩子画画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要不断地语言去干扰他,对孩子说一些我们成人的感受和理解,比如提醒孩子某个物体的固有色是什么颜色,甚至夸张地对孩子说:你看这个黄色多漂亮呀!等等……”这样,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语言干扰其实在改变他的思维方式。文字的东西、语言的东西是用左脑思维,但是绘画的时候是用右脑思维。我们应该让孩子安静地画,在孩子有困难继续的时候给适当的帮助。在画完之后,让他告诉你他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挖掘出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然后让他开始建立信心,让他知道自己想象的东西妈妈也很喜欢。每次,我们都要很平等地和孩子交谈,很平等地去引导他。这样,他会变得更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