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牙    病
    怀孕妇女,可能会出现牙齿突然发炎、疼痛,令其痛苦难耐。医生也因妇女怀孕,用抗生素治疗有顾虑,害怕影响胎儿发育,从而使不少患牙病的孕妇增加了负担和烦恼。
    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及身体免疫力降低,容易使口腔内的牙齿、牙龈发炎,而且妊娠本身也可引起一些口腔病变。民间有"生一子,掉一齿"的说法,可见怀孕期易得牙病是常有的现象。常见牙病有:
    (1)龋齿
    孕期由于唾液成分、齿龈血液循环的改变及孕期激素的影响,容易发生龋齿,或使原来的病变由轻变重引起发炎、疼痛。所以在怀孕前应当找医生检查治疗。孕期除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口腔卫生外,还应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含钙食物,如胡萝I-、西红柿、海带、虾皮和紫菜等。
    (2)阻生齿
    20岁左右是第3磨牙(智齿)萌出时期。有的人因颌骨体发育不良,常常发生第3磨牙萌出困难或阻生(牙生长方向异常),并常引起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而产生患牙区红肿、疼痛、发烧等症状,并可反复发作。此种情况在孕前应尽早拔掉阻生牙,以免孕期反复发炎,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3)牙周病变
    牙周病是指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发生慢性进行性疾病,常见的有龈缘炎、牙周炎、牙周变性等。大多数病因是口腔卫生不好、牙石过多、细菌菌斑、食物嵌塞、内分泌紊乱等。应及时找医生进行治疗。
    结  核  病
    肺结核患者除非有生殖系统结核,一般不影响受孕,而且结核菌通过胎盘侵入胎体的可能性很小,故很少引起流产或早产。
    (1)肺结核与怀孕的关系
    一般认为非活动型肺结核,病变范围小、肺功能良好者,对孕妇、胎儿以及肺部病灶无多大影响。相反,如果是活动型肺结核,病灶范围较广、肺结核破坏较多、身体营养状况差,则可产生不良后果。
    怀孕期间孕妇各系统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怀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而影响能量的摄入,整个孕期孕妇新陈代谢加快,这就增加了体质消耗,同时还要给胎儿提供营养,其结果就是促使病情更加恶化。
    分娩时产妇要用力屏气,有可能使已静止的病灶复发。
    产后腹腔压力骤降,使横膈迅速下降,造成肺部突然扩张,容易引起病灶复发,甚至发生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只在肺结核已伴有肺功能不全时发生,可因慢性缺氧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发生死胎。
    (2)结核病患者如何对待怀孕
    ①计划怀孕。患有肺结核病的妇女应认识到疾病活动期是绝对不能怀孕的,待病情稳定2~3年后,听取医生的意见再考虑怀孕。
    ②加强孕期保健。非活动型轻症肺结核,肺功能良好者可以怀孕。但应加强孕期保健,生活要规律、加强营养、适当休息、定期做产前检查,遵守医生指导,以便安全地度过整个孕期。
    ③药物选择。由于结核菌具有顽强的抵抗力,而结核病灶又有慢性和复发的倾向,故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联合用药。鉴于链霉素和利福平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故不宜应用。应选用异菸肼和乙胺丁醇,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④安全分娩。患有肺结核的孕妇应提前住院待产。分娩时尽量缩短孕产过程,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并注意减少产后出血。除非有其他原因,尽量不施行剖宫产手术。
    ⑤产后保健。非活动型肺结核,根据身体条件,可以考虑母乳喂养。活动型肺结核禁止哺乳,并与婴儿严格隔离,及时给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
    产后6周及3个月,进行肺部x线检查。严重肺结核、肺功能不良、妊娠反应剧烈、治疗效果不佳、身体其他部位已有结核病灶及身体衰弱者,均不宜怀孕。意外怀孕者,可尽早终止妊娠,并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系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一般在孕前已确诊,但也有直到怀孕后临产前检查时才被发现者。病情严重者不但对孕妇和胎儿带来严重后果,而且每次怀孕都会使肾炎加重。
    (1)怀孕与慢性肾炎的关系
    一般认为怀孕后能使慢性肾炎加重,因为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如合并妊高征时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都可降低,会加重肾病变程度,严重时可发生肾衰竭或肾皮质坏死。如孕前已有较严重的慢性肾炎,孕期往往使病情恶化。此病对胎儿的影响与肾炎的程度有关。早期病情轻时影响较小,病程长时由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得不到所需的营养或缺氧,从而容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甚至胎死宫内。
    (2)肾炎患者如何对待怀孕
    由于怀孕可以促使肾炎病情恶化,缩短患者寿命,而且重症患者,胎儿死于宫内机会多,故慢性肾炎患者不宜怀孕。一旦发现怀孕,应尽早做人工流产。如果肾炎尚属早期,病情又轻,怀孕已近晚期,又无其他合并症,盼子心切者,可在医生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妊娠晚期,应住院治疗,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终止妊娠。产后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最好做输卵管结扎术。总之,怀孕期间,要注意肾功能的变化,任何时候发现肾功能继续恶化,应当机立断终止怀孕。
    肝  脏  病
    肝脏病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目前流行甚广,主要是乙型肝炎。孕妇并发率为非孕妇的6倍,而急性重型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是孕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1)怀孕对肝炎的影响
    怀孕后肝脏负担加重,非常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如原有肝病可使病情恶化,加之孕期需要营养物质增加,怀孕和分娩的负担加重,故孕期患肝炎后很容易转变为慢性。
    (2)肝炎对怀孕的影响
    ①对母体的影响。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加重,怀孕晚期并发妊高征者可达30%,妊高征引起的子宫胎盘严重缺血或肝炎病毒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均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散播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炎使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分娩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甚至出血不止而死亡。
    ②对胎儿的影响。怀孕早期可使胎儿畸形率增加2倍,怀孕晚期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黄疸型肝炎的早产率高达40%~90%.
    ③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为重要途径,可通过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或羊水传播,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汗液,以及母乳喂养时通过乳汁等传播,故怀孕晚期患急性肝炎的孕妇,约70%的婴儿发生感染;怀孕中期婴儿感染率为25%;怀孕早期婴儿无感染。围生期感染的婴儿85%~90%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3)肝炎患者如何对待怀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育龄妇女必须避孕,待肝炎痊愈后至少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若已怀孕,孕早期以做人工流产为宜。怀孕中、晚期一般不主张终止妊娠,因为手术、麻醉均可增加肝脏负担,应立即到条件好的医院进行保肝治疗,由产科和传染科医生共同监护。但在各种治疗无效,病情继续进展时,也应考虑终止妊娠。
    (4)预防措施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在围生期的传播,对控制肝炎流行有重要意义。
    ①提高保健意识。肝炎流行地区的孕妇应注意加强营养,按孕期营养标准进食,增强体质,减少及杜绝对肝炎病毒的易患性。
    ②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怀孕早期、中期及晚期反复检查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提高肝炎病毒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
    ③乙肝免疫预防。目前世界各国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核心相关抗原(HBeAg)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多采用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相结合的方法,以切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④主动免疫法。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7天内、1个月、6个月各接种1次疫苗,每次30微克。
    ⑤被动免疫法。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肌注或24小时内肌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5毫升,出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0.16毫升,用于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期(不论e抗原+或-)孕妇所生婴儿。
    ⑥联合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毫升,于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0.5毫升(10微克)与HBIG同时或出生后7日内另侧肌注。此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保护率85%~93%,是目前推荐使用的方法。
    (5)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积极进行护肝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1,遵医嘱选用护肝药物。孕期密切监护,警惕病情恶化。
    ②用药要谨慎。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如四环素、镇静药及麻醉药。
    ③预防感染。产时严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因感染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直接致死。
    ④防止产后出血。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早发现异常、早治疗,以免发生不易控制的出血。
    ⑤产褥期。严密观察病情及肝功能变化,给予积极治疗,防止转为慢性,产妇不应哺乳,以防母婴感染。
    糖  尿  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缺陷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的。医学资料分析表明,夫妻双方均患糖尿病时,其子女患病率为5%~10%。但实际上,夫妻双方均患糖尿病的机会是很少的。因此,一般患糖尿病的妇女是可以怀孕的,但是,怀孕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对怀孕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究竟能否怀孕或怀孕后有什么后果应该及时请教医生。
    (1)怀孕与糖尿病的关系
    ①心血管系统。糖尿病晚期对心血管系统及肾脏都有严重影响。因此,怀孕后常使病情加重,并且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比正常孕妇高4倍)、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期剥离。
    ②胎儿和羊水。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其胎儿有先夫畸形的机会比正常孕妇多10倍,所以应在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后再怀孕为好。此外,糖尿病孕妇的胎儿比正常孕妇分娩的胎儿要大,往往超过4000克,称为"巨大儿"。这样就容易发生难产,或有可能在怀孕最后2~3周胎儿死在宫内,故需要提前引产。即使顺产,也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和呼吸困难。羊水过多的发生率较高,羊水量骤增可引起孕妇心、肺功能失调。
    ③加重病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新陈代谢复杂,故对糖尿病的控制也较困难,发生酸中毒的机会比非妊娠期增加2-3倍,直接危害母子安危。
    ④防卫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多种功能有缺陷,所以,其吞噬、杀菌作用明显下降,抗感染能力差,孕期、产时生殖泌尿系统极容易感染,严重者会发展为败血症。
    ⑤产时并发症多。糖尿病孕妇由于不能充分地利用糖,能量不足。因此,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进展缓慢,导致滞产,且容易发生产后大出血。
    (2)糖尿病孕妇的注意事项
    ①适当控制饮食。孕妇除了满足自身营养外,还要提供胎儿所需营养,故不应过分限制热量,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摄人146~167千焦的热量为宜。主食为300~400克,蛋白质每天每千克需要1.5~2克,全天食物可分成4~6次进食,晚上睡前要有一次,以保证血糖稳定。原则上轻者可适当控制糖类的低盐饮食,保持尿糖阴性或阳性,血糖6.1~7.7毫摩尔/升,能从事日常活动而无饥饿感,并给予维生素、钙及铁剂。重症者尚需药物治疗。
    ②孕期不宜口服降糖药。由于目前常用的碘脲类降糖药如甲碘丁脲等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致使胎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有时还会危及生命。此外,这类药物还可引起肢体和骨骼畸形和唇裂、腭裂。
    ③正确使用胰岛素。怀孕期间饮食控制血糖不够理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故对胎儿是安全的。用药量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来说,早晨用1次或早晚各1次。怀孕前半期,由于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这要由孕妇不断提供,往往使空腹血糖低于妊娠前水平,此时胰岛素用量应减少30%左右;后半期,由于胎盘胰岛素酶增加,促使胰岛素分解,加之胎盘雌激素、泌乳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胰岛素用量应较孕前增加约2/3。但在临产或产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又显著下降。所以,要根据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以便控制病情。
    ④加强产前检查。每1~2周做一次产前检查。其内容包括眼底、肾功能、心血管系统以及B型超声波、胎盘功能、胎儿生长情况等项目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认为有必要终止妊娠时,孕妇应该积极配合引产,终止妊娠。
    ⑤提前住院待产。一般在预产期前4周左右住院,以便更好控制病情,防止胎死宫内及胎儿过大导致的难产,可以从容考虑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膀胱炎、肾孟肾炎
    膀胱炎的机理表现为:女性尿道较短,尿道口距阴道口、肛门较近,细菌容易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也有的波及肾盂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容易复发,特别是在孕期,阴道分泌物增多,就更容易复发了。患过膀胱炎的人,孕前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确定治愈后方可怀孕。膀胱炎的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残尿感染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引起肾盂肾炎。平时应注意勤换内裤,以保持外阴清洁,大便后由前向后擦,可预防膀胱炎发生。
    急性肾盂肾炎是妇女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孕期发病率高,如果治疗不彻底,往往形成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为肾衰竭。本病多在怀孕5个月以后发病,多见双侧或右侧。该病对母婴影响较为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
    (1)孕妇易患肾盂肾炎的原因
    首先,孕期雌孕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特别是孕激素,抑制输尿管及肾盂的平滑肌,使其扩张,蠕动减弱;其次,膨大的子宫压迫盆腔段输尿管,使尿流不畅。因子宫常向右侧旋转,故右侧输尿管扩张及扭曲更为明显。此外,孕中期后,盆腔淤血明显,增大的子宫将膀胱向上推移,容易产生排尿不畅,而且孕妇尿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
    由于尿液引流不通畅,又因女性尿道短,尿道口与肛门靠近,所以很容易感染,细菌沿尿路上行,或经血液循环及淋巴管引起感染。也有细菌由邻近肾脏的组织直接蔓延引起,孕期或产后导尿。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
    (2)对怀孕的影响
    该病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危害,高热可引起流产或早产。如果在怀孕早期发病,高热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障碍而致畸形,无脑儿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孕妇。孕妇则可因高热而衰竭,约有3%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3)预防和治疗   
    原来患有肾盂肾炎的妇女应彻底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计划怀孕。怀孕后应注意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大便后应由前向后擦。平时多饮水可起到冲洗尿路作用。多进食营养丰富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定时产前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
    卧床休息时,可左右轮流侧卧,以减少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
    遵照医嘱用药,切不可因症状有好转而自行停药。对个别严重病例,反复发作难以控制时,权衡利弊,以终止妊娠为宜。
    子宫肌瘤
    患子宫肌瘤的孕妇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大多数也能自然分娩。但由于黏膜下肌瘤妨碍受精卵着床,反复引起流产,就必须先施手术把肌瘤摘除后,再考虑怀孕。
    妊娠后发现患有子宫肌瘤,若不影响妊娠的继续,不必处理,但要严格观察子宫肌瘤的变化情况。如果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严重妨碍分娩,如阻碍胎儿头部娩出,那么就应采取剖宫产,并且可以同时摘除肌瘤。
    带  下  病
    狭义的带下,是指女子阴道的分泌而言,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它有生理性带下与病理性带下之分。生理性带下正如王孟英所言:"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指阴道内分泌物异常增多,或色、质、味发生改变,或伴有某些症状,即所谓带下病。
    (1)病理性白带
    如果白带量很多,颜色及性状发生改变,甚至有很重的腥臭味,这就不正常了。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白带。
    病理性白带增多可以根据白带的色、质、量及伴有症状等特点来初步推测其病因。妇女可以根据白带的性状进行自我观察,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白带,及时检查、治疗。为了便于白带的自我观察,建议不要穿颜色深的内裤,特别是深红色、紫色内裤,而应穿浅色或白色内裤,这样不仅能反映白带的量,还能显示出白带的颜色变化。常见的几种病理性白带性状特点主要如下:
    ①蛋清样或白色水样白带。此种白带与正常阴道分泌物较难区别,但白带量很多时,常提示子宫颈糜烂、卵巢功能失调;在应用口服避孕药等性激素类药物后,也会出现这类情况。此外,凡能使盆腔及子宫充血的情况如子宫后倾、盆腔肿瘤、盆腔充血症,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肺结核、贫血、糖尿病,或是身体虚弱的妇女也可以出现这种白带增多。
    ②血水样白带。也称洗肉水样白带,有恶臭味,量很多,往往是由于病变组织的坏死或变性所致,常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合并感染者,或晚期子宫颈癌、子宫体癌有宫腔积脓者,少数也可因输卵管癌所引起。
    ③乳白色豆渣性白带。这种白带量不一定很多,呈白色厚糊状或凝乳状,是真菌性阴道炎所特有的一种白带。常伴有严重的外阴瘙痒或灼痛感。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一些有手足癣的患者也会并发。
    ④血性白带。一般常见的原因为重度子宫糜烂、子宫颈息肉、老年性阴道炎及恶性子宫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体癌等),有时阴道异物刺激也可出现血性白带,并伴有恶臭。
    ⑤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性自带。这种白带大多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伴有臭味和外阴瘙痒,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异物感染、慢性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腔积脓患者。
    病理性白带,即所谓带下病,古籍分别甚多,有白带、黄带、赤带、赤白带、青带、黑带、五色带、白崩、白浊和白淫等。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带、赤白带为最多见,青带、黑带、五色带则往往是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特有症状。
    中医学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因带下病的特征是带下最多,带下为阴湿之物,故带下病多属湿邪为患,脾肾内虚和冲任二脉失于固约是主要病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可发为带下病;而肾为水脏,主五液,开窍于二阴主封藏,又与任脉相系,任主诸阴,其脉起于脉中,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寒湿内聚伤及任脉发为带下之疾;或肾阳虚关窍不固,精液下滑,也可造成带下病;若肾阴亏耗,阴虚火动,封藏失职,津液下夺伤及任脉也能成为带下病。
    (2)带下病的预防
    ①注意调理饮食。饮食不节可造成脾虚而致带下,如过食辛辣(姜、椒之类)、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或饮烈性酒类,脾经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以致黄色秽浊之液下注;相反,若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能化湿,水湿之气也陷而为带。
    ②节欲益肾。房事不节,纵欲无度,是产生肾虚带下的重要原因,故本病的预防首先应节制性生活。一般以每周1~2次为度。
    ③调摄情志。赤带的产生与肝郁火旺关系密切,而导致肝郁的最主要因素是情志不舒,女子的特点与男子相比,心胸较窄,多好计较小事,邻里的语言、公婆的表情、丈夫的态度等,都可引起女子的情绪变化。明白了情志不舒可以致病的道理后,应胸怀宽阔,识大局,顾大体,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肝郁而导致火旺的因素即可以消除。
    ④夫妇同治。原因是有的带下病是因滴虫、真菌性阴道炎所致,丈夫的生殖器及尿道中存留的滴虫及真菌,可以通过性交而进入女子阴道,从而引起滴虫、真菌性带下病,故除夫妇的内衣均应常洗换外,每次性交前,双方应先将生殖器官用肥皂水洗净后,方可行事。
    阴  道  炎
    妇女易患真菌性阴道炎,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一般认为主要由肛门部传来,与手足癣疾病无关。据统计,约10%非孕妇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无明显症状。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时,最适合念珠菌繁殖引起炎症,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长期应用抗生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也易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痛。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典型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检查时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白色膜状物覆盖,并有受损的糜烂面及表浅的溃疡。医生检查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念珠菌,即可确诊。
    真菌性阴道炎的患病妇女,若孕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妊娠后可对胎儿造成损伤。在怀孕早期,真菌毒素可直接进入官腔,影响胚胎分化和发育,导致胎儿发生畸形。怀孕晚期感染,常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大脑发育不全或新生儿黄疸。但以新生儿鹅El疮多见。
    患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孕妇,为避免感染新生儿,应进行局部治疗。孕期念珠菌阴道炎易反复发作,须反复治疗,有时治疗需持续至怀孕8个月。
    孕期为了保护母体健康及胎儿安全,必须注意生殖道卫生,注意外阴清洁,不可用热水烫洗,不可用高锰酸钾洗,洗澡应选择淋浴,避免孕期感染。
    性    病
    (1)淋病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也以淋病最多。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潜伏期为3~7天,因60%~80%的妇女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易被忽略。早期局限于下生殖道、泌尿道,随后因病情发展累及上生殖道。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黄色脓性白带增多,外阴有烧灼感。还可感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阴道、宫颈。若未经治疗,10%~17%可发生上生殖道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约1%可通过血行传播,引起全身淋病。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
    淋病对怀孕的影响。如果孕妇患淋病,其致病性淋球菌可通过生殖道黏膜感染胎膜、胎盘。若发生在怀孕早期感染,可影响胚芽着床,导致早期流产或胚胎停育;若晚期感染,可引起胎儿脑发育不全,肢体瘫痪,肝脾肿大及新生儿眼病等。孕妇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甚至产后败血症。
    怀孕期淋病治疗应注意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忌用四环素、喹诺酮类药(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以青霉素治疗为主。
    (2)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生殖器所属淋巴结及全身病变的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孕期感染后梅毒螺旋体可经过胎盘沿脐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液侵入胎儿体内,引起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先天性梅毒病儿。这种感染多发生在16周以内,怀孕16周以后孕妇感染,对胎儿影响较小。怀孕期梅毒的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忌用四环素。
    (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该感染也是孕期感染的主因,近年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甚至比淋病更多见,且有上升趋势,常与淋病混合感染。性活跃期感染率高。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为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个主要原因。孕妇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长期不为人们所认识。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4%~33%,国内报道为1%~10.8%,而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及不孕患者感染率更高。衣原体和支原体都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发育繁殖,本身不能产生代谢能量。近年已分离出病原体,认为许多生殖道感染与其有关,以性传播为主。其次是手、眼或患者污染的衣物、器皿等为媒介物的间接感染。临床以宫颈管炎最常见,宫颈感染后肥大、充血、有黏液性白带,也可以完全无症状。还可引起急性尿路感染综合征及前庭大腺炎、急性输卵管炎。孕妇感染可引起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经阴道分娩受感染,发生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及衣原体肺炎
    红霉素为其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同时,应强调对其配偶进行诊治以免反复感染。早期积极治疗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有重要意义。
    (4)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国内一些地区调查表明,尖锐湿疣在性传播疾病中仅次于淋病,占第2位。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HPV),60%由性接触传染。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黏膜交界处利于其生长繁殖,尤其是性生活,易受损的部位,如女性后阴、阴道后壁。有关研究表明,尖锐湿疣与宫颈癌和外阴癌有关,已引起广泛重视。以20~30岁年轻妇女居多。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初起为微小散在乳头状疣,逐渐增大、增多,融合形成鸡冠状或菜花团状,质软、湿润、粉红色或污灰色。常与其他性病合并存在。
    怀孕期由于孕妇免疫力低下及孕期激素特别是雌激素的影响,可促使病灶生长迅速。分娩后缩小或自然消退。孕期发病率高,生长明显加快,有的长到荔枝或鸭蛋大小,堵满阴道口,分娩时可引起大出血。胎儿通过产道感染,可引起新生儿喉乳头瘤。尖锐湿疣治疗后易复发,对反复生长者应注意有恶变可能。
    激光或微波治疗,不产生瘢痕,效果满意,怀孕期的治疗意见不一致,因分娩后可消退,故可暂不处理。病灶大,影响阴道分娩者,可行剖宫产。
    不  孕  症
    婚后不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男女双方。除学习有关怀孕的生理知识,懂得应采用哪些措施会增加怀孕机会外,男女双方都应到医院咨询,听从医生指导,接受检查和治疗。
    (1)解读不孕症
    一般情况下,具有正常生殖功能的男女青年,在婚后2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长期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大约95%以上都能怀孕。因此,将婚后不孕的年限目前定为2年。也有的国内外学者将不孕的标准时间规定为婚后1年。假如婚后从来没有怀孕称为原发不孕。过去曾怀孕但做过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或已足月分娩的,继后又没有避孕,再继续2年以上未再怀孕,称继发不孕。倘若男女一方生殖功能不正常,不论婚后多久都应诊断为不孕。
    婚后年龄对不孕的影响很大。据统计,年龄在30岁以后不孕的机会明显增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孕症的发生率也增加。所以婚后年龄偏大的男女,尤其年过30岁者,如果婚后1年不孕就应到医院检查。
    怀孕是男女双方的事,绝不能把不怀孕的责任只推给女方,而男方的原因要占35%~40%。所以男女双方都应检查。
    (2)女性不孕的原因
    女性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点:
    ①影响卵子产生。包括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肿瘤、炎症、放射治疗、手术切除卵巢组织;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贫血、肝脏疾病、长期消瘦等因素。
    ②输卵管阻塞。这是常见的原因,占女性不孕的40%~50%。常见者有各种原因造成的输卵管炎症,尤其是结核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液、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输卵管粘连及盆腔粘连等。
    ③子宫原因。先天性无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或多次做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受到创伤,使受精卵不容易在子宫内种植。此外,生殖道的炎症、宫颈重度糜烂都影响阴道的酸碱度,也不利于精子的活动与生存。
    ④原因不明性不孕。大约10%的不孕妇女查不出明确的原因,应该到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做特殊的全面检查。
    此外,精神作用也相当重要。有的夫妻盼子心切,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过重,甚至影响到满意的性生活,致使天长日久也不能怀孕。
    (3)不孕症的治疗
    不孕症的检查与治疗是不容易一步到位就能治愈的,夫妇双方都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因为男方的检查较容易,所以男方应先检查。女方的内生殖器官在腹腔内,又有月经周期的问题,所以检查起来既费事又费时间,千万不能嫌麻烦,也不要到处奔波乱求医,否则就不能系统地进行检查,应遵照医生的嘱咐,按部就班地接受检查。只要找到不孕原因,治疗就比较容易了。如宫颈口有息肉堵塞,摘除息肉后就有可能怀孕;输卵管积液可以用显微手术治疗;卵巢排卵障碍可以给予促排卵药物;子宫畸形可以做手术矫治。以上治疗方法都能获得一定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妇女因不孕找医生刮子宫,而且多次搔刮,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应该避免。此外,由于精神过分紧张而影响怀孕的妇女,应当学习一些有关受孕的卫生知识。消除紧张情绪,并掌握好在标准排卵日行房事,这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具体方法是:
    ①自我观察宫颈黏液推测排卵时间(比林斯法)。即从月经干净到排卵日,宫颈黏液发生一系列韵动态变化:外观上黏液由混浊变为透明,量由少到多,黏液拉丝由短到长,外阴由干燥到湿润。
    ②每晚睡前用卫生纸擦一下阴道口(不要擦入阴道内),然后观察卫生纸上黏液的透明度、量度、拉丝度,可用空白卫生纸轻贴于卫生纸上的黏液慢慢左右拉长,并把外阴的感觉属于干燥或湿润一并记录下来。
    ⑧摸清了宫颈黏液的变化规律,除在标准排卵日即黏液量多、透明、拉丝长时过性生活外,在此时期一两天内各增加一次性生活,可以明显的提高受孕率,有资料报告,采取此法,正常育龄妇女常在3~6个月经周期内怀孕。
    上述方法适用于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年龄偏大、其生殖能力比年轻夫妇相对要低的配偶;夫妇分居两地,婚后一段时间未孕者;基础体温后半期呈爬坡形难以确定排卵日者,或有其他情况希望及时怀孕者。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