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我们周围有好多小不点儿都会像嘟嘟一样玩洒在桌子上或者地上的东西,常常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爸爸妈妈有点苦恼,但宝贝们却总是乐此不疲。我们的宝贝到底在做什么呢?

  瞎划拉

  嘟嘟把小手伸出来去涂抹牛奶——改变了向前伸手的动作,从而也就改变了牛奶的样子。他发现,通过自己的动作,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样子”,可以给周围的事物“做上标记”!这是孩子在用笔和纸画画之前,用手势和动作留下痕迹的最初体验。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3个基本动作是孩子常用的:

  垂直弧——胳膊和手向下戳的动作;

  水平弧——胳膊和手在水平的表面直接扫过;

  “推-拉”动作——尽可能在胳膊够得着的范围里向外推,然后再拉回来,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向前以及返回的动作。

  这3个动作有时看起来非常“粗犷”,但如果拿着画笔做这 3 种动作的时候,就会留下“时间和空间经过的痕迹”。这种体验对后期绘画的发展非常重要。

  瞎划拉是后期绘画活动的基础比如,水平弧动作就与孩子涂色的动作非常一致,它可以使孩子逐渐掌握围绕在自己身体周围的空间知识。

  丁丁的妈妈给丁丁准备了木炭条和纸,又是忐忑,有事紧张:2岁半的小丁丁人生的第一张画该是什么样的呢?妈妈示范地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丁丁惊讶极了,一把抓起木炭条,划拉了起来。是一条漂亮的曲线,像山呢!丁丁妈妈赶紧表扬。可是,丁丁的创作远没有结束,没一会儿,纸面上就黑呼呼地布满了条条道道。他到底画得是什么?需要纠正吗?

  乱糟糟

  大约从两岁半开始,孩子能够对动作进行控制,他们就开始尝试新的动作组合了。比如,推拉的动作可以分离开来,推拉线条也就分离出来。当水平弧与拉线组合起来,就产生出我们熟悉的连续转动,画出涂鸦旋转的线条(见图 1)。可以说从这时起,孩子踏上了真正的涂鸦旅程。

  此时,孩子画出的图画比较乱,常常是凌乱的条条道道,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孩子画画时,爸爸妈妈能在身边,就能随着他的动作和话语了解涂鸦中的意义了。

  丁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连续重叠的螺旋线,说,“它正在角落里绕圈呢。”随后在这些图形上又加了一层线条,他又说“它现在绕走了。”妞妞的手腕一抖动,画出一条直向上的线,嘴里说:“鸟儿飞飞。”他们的画,怎么看,怎么像毛线团!

  毛线团

  丁丁和妞妞将自己的身体动作、画笔在纸张上留下的轨迹以及想象中物体的运动都压缩在了画面上,体现出时空背景中的一个瞬间。孩子们用这种方式记录着动作运动的轨迹,给涂鸦赋予了意义。

  在能够手眼协调地画出真正的图形之前,记录动作是孩子出现象征能力的一种表现。

  3 岁的团团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画画,妈妈好奇地凑过去问:“团团,你画的是什么呀?”“房子呀!”过了一会儿,团团拿着手里的纸来找妈妈:“妈妈,我的鞋画好了!”“鞋?不是房子了?”团团说:“当然不是,妈妈你看,这是团团过年时穿的红鞋子……”

  说出来

  除了画圆形旋转线条之外,孩子还可以画出其他图形。他们往往会根据图画与自己熟悉的物体之间的相似性来解释画面。比如图3 中的“楼梯”和图 4 中的“刀”。但通常孩子是在自己的画画完之后才开始“决定”图形的意义的,就像是在“解读”自己的作品一样。有的孩子还会将童话故事情节、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幻想和画面上的图形联系起来。孩子慢慢开始明白,图形是可以表达意义的。

  大多数涂鸦画面看上去都是乱七八糟的,如果你关注孩子画面的整洁与清晰,就会忽略孩子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也不敢再拿起画笔了。所以,你应该尊重这个时期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鼓励他大胆地画,体验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所带来的变化。专心地听孩子讲他的图画,一方面可以使你了解孩子画的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使孩子意识到,我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而且都是爸爸妈妈能够理解的。

  关于涂鸦,你还应该知道的

  对于孩子来说,在画纸上描画物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业”。他们要开动自己的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把一个立体的东西画在一张平平的纸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纸张和画笔的性质,感受不同的纸张和画笔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通过“视觉-运动”的探索获得积极的空间知识。所以,孩子的涂鸦旅程也是对绘画媒介的探索过程。

  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纸张、画笔和颜料,让他们去探索。

  复印纸、餐巾纸、报纸、铅笔、油画棒、水彩笔、软笔等都是非常好的材料。

  在家里开辟一块专门的涂鸦区域让孩子涂鸦。特别是尝试水性颜料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卫生间的瓷砖墙壁。

  画完后,你们一起清洁墙面。既能保持墙面整洁,又能使孩子体会到清洁的不易,养成不随处乱画的好习惯。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